首页 资讯 正文

晋江鞋服产业的“创新方程式”——看“最会搞经济”的县域如何续写产业新奇迹

体育正文 166 0

晋江鞋服产业的“创新方程式”——看“最会搞经济”的县域如何续写产业新奇迹

晋江鞋服产业的“创新方程式”——看“最会搞经济”的县域如何续写产业新奇迹

创新,让晋江(jìnjiāng)鞋服企业再次打造出“国内首款”。 今年(jīnnián)2月,亚冬会圣火在“冰城”哈尔滨点燃。开幕式上,中国代表团成员身着安踏(āntà)领奖服亮相,成为全场焦点。领奖服搭载中国首款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(cáiliào)——“安踏膜”,该科技成果由安踏联合东华大学研发而成,打破了国外防水透湿材料的技术(jìshù)垄断。 从小小代工厂(dàigōngchǎng),到比肩耐克、阿迪达斯的(de)体育用品集团,安踏(āntà)的成长路径暗合了晋江的发展(fāzhǎn)路径:从1978年的1.45亿元,到2024年的3647.45亿元,县域GDP增长2500多倍,位居全国近2000个县第三。 依托“搬不走”的产业优势——全国50%的鞋服配套产量(chǎnliàng),50公里半径内全过程本地化生产的成熟(chéngshú)生态,以及年产值超5000亿元(yìyuán)的庞大产业集群,晋江正通过独特的“创新方程式”——“企业突围+平台赋能+飞地聚才”,加速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华丽转身(zhuǎnshēn)。 “从‘安踏膜’的突破到产业集群的升级,晋江鞋服产业用(yòng)创新实践印证(yìnzhèng)了‘首款即标杆’的发展逻辑。”泉州(quánzhōu)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晞表示,这既是企业深耕技术“无人区(wúrénqū)”的成果,更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。作为“晋江经验”发祥地,泉州将继续以“创新方程式”为蓝本,推动(tuīdòng)更多“泉州制造”从国内(guónèi)首款迈向全球首创,让传统产业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机。 □泉州晚报社融(róng)媒体记者 许雅玲 黄小玲 “把一双鞋(xié)当成一个科技产品去做” 企业突围,勇闯科技“无人区”,各种(gèzhǒng)首创催生“4+3”产业集群 走进晋江安踏集团博物馆,承重超过1吨的“吨位鞋”、重量仅(jǐn)99克(kè)的“氢跑鞋”等创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。“我们把一双(yīshuāng)鞋当成一个科技产品去做(zuò)。过去10年,安踏集团创新相关投入(tóurù)累计达200亿元,申请专利超5600件,居中国体育品牌之首。”安踏集团运动科学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郑志艺说。 安踏(āntà)运动科学实验室运动在进行数据测试(安踏供图) 据郑志艺介绍(jièshào),作为行业首家实验室,研发团队通过大量实验,找到了不同地区、不同运动习惯的人群在脚型上的差异,读取在运动过程中缓冲力(lì)、抓地力、灵活性(línghuóxìng)、柔韧度和控制性等各项数据,专业篮球运动员脚型数据库也在这里诞生(dànshēng)。 安踏(āntà)运动科学实验室(shíyànshì)中,工作人员正进行足底压力测试。(安踏供图) 在晋江,不少纺织鞋服产业建立起这样的创新实验室,加大研发投入,向创新要增长。“鞋服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更是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。”特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,一双运动鞋从丝线、布料(bùliào)、鞋底到成品,有100多道工序(dàogōngxù),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技术攻坚的战场。随着企业(qǐyè)从面料、设计、工艺、流程(liúchéng)管理等(děng)方面持续(chíxù)创新,“舒适”“科技”“时尚”等元素成为运动鞋“新国货”标签(biāoqiān),契合了国人多元化消费需求,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。 不仅企业勇闯科技“无人区”,产业(chǎnyè)链协同(xiétóng)创新(chuàngxīn)也成为新生态。2024年,安踏牵头成立“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”,联合供应商、院校、研发机构等(děng)上下游协同创新。“联合体不仅要解决行业难题,更要参与制定全球标准,以中国技术、中国智慧引领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创新发展。”安踏集团董事局(dǒngshìjú)主席丁世忠说。 晋江的创新,贯穿到各个产业(chǎnyè)链。截至目前,晋江已形成“4+3”产业集群布局:超3000亿元(yìyuán)的鞋服产业、超1000亿元的纺织产业、超800亿元的食品和建材产业构成传统优势板块,智能装备、医疗(yīliáo)健康、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(xīnxīngchǎnyè)则成为驱动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引擎。 这种创新氛围,也源自泉州的创新土壤。2024年,泉州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幅居全省之首;全省新增(xīnzēng)四批(sìpī)省级专精特新(tèxīn)中小企业780家(jiā),泉州占近四成;全市新增九批创新型中小企业431家、累计1359家,泉州继续位居全省第一。 “最强大脑”驱动(qūdòng)企业“最强动能” 大院大所(dàsuǒ),覆盖所有主导产业(zhǔdǎochǎnyè),形成“人才+基金+赛事+孵化+专业运营”闭环服务生态 走进晋江市三创园,绿树掩映间,一座环形建筑格外醒目。阳光明媚时(shí),透过玻璃外墙能清晰看见科研人员(kēyánrényuán)忙碌的(de)身影。这里是晋江发力21世纪“新材料之王”赛道的重要(zhòngyào)载体——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。 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罗圭纳(右)介绍(jièshào)TPU防色迁刻字(kèzì)膜产品。(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银杰 摄) 2016年5月,晋江率先成立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(yánjiūyuàn)布局(bùjú)石墨烯产业;2022年1月,引进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对(duì)其运营管理,高位嫁接北京院科研资源。目前,研究院已落地2个研究中心、8个共建实验室(shíyànshì),26名研发人员为传统产业、传统材料的升级注入创新(chuàngxīn)基因。 在(zài)福建海峡石墨(shímò)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里,研发人员在进行石墨烯改性防色迁TPU复合膜的刮涂(tú)打样。(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银杰 摄) 在(zài)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里,研发人员在配置石墨烯分散液(yè)。(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银杰 摄) 在泉州市星达鞋服材料有限公司与研究院联合创办的实验室(shíyànshì)里,福建海峡石墨烯(xī)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罗圭纳拿起一块碳纤维碳板向记者介绍,该(gāi)碳板弯曲(wānqū)力比传统碳板提升一倍以上,弯曲强度也增加近一半。“我们与星达一起,将石墨烯的相关技术配方和(hé)制造工艺产业化,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耐折度和弹性,同时降低了重量,较好满足了当前专业竞技(jìngjì)碳板跑鞋、篮球鞋的轻量化需求。”据悉,从运动鞋底到医疗护具,从智能纺织品到环保滤膜,依靠“最强大脑”,石墨烯已经在晋江(jìnjiāng)民企的手中幻化出万千(wànqiān)形态。 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罗圭纳(左)在介绍(jièshào)石墨烯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场景。(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(jìzhě)郑银杰 摄) 引进大院大所,基于企业(qǐyè)和产业发展的局限,着力解决科技(kējì)创新(chuàngxīn)资源匮乏、创新能力薄弱等短板问题。晋江已落地运营港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、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晋江分中心等13家高水平科研平台(píngtái),实现主导产业科研平台全覆盖,累计(lěijì)服务企业5500多家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0项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771项,构建(gòujiàn)完善了“人才+基金+赛事+孵化+专业运营”闭环服务生态,横向技术服务收入超过(chāoguò)3.39亿元。 石墨烯(xī)发热材料制成的产品(郑银杰 摄) 在更广的(de)范围,泉州已经引进共建30家大院大所,承担(chéngdān)了(le)泉州产业关键共性技术、重大创新产品的研发攻关任务,为延链、补链、强链注入“动能(dòngnéng)”,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高能引擎,在研发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服务企业、成果转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。 异地孵化链动全球(quánqiú)智慧 到资源(zīyuán)富集地分一杯羹,以“飞地经济”破解在地创新(chuàngxīn)要素有限的困局 对于“创新中心”,人们并不陌生,但对于“离岸创新中心”,或许会思考——这是什么?去年以来,晋江在创新资源(zīyuán)富集的武汉、深圳、西安设立3处“人才科创飞地”,以“飞地经济”破解本地创新要素有限的困局,打造“科技研发同步推进、成果转化在晋江”的招才(zhāocái)引智网络(wǎngluò),加速科技成果(kējìchéngguǒ)向(xiàng)现实生产力转化。 晋江(武汉)离岸创新中心(zhōngxīn)积极组织各产业对接活动,促进创新中心科研成果(kēyánchéngguǒ)与(yǔ)晋江当地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。图为该中心入孵企业凯布瑞正在对接晋江染整协会。 “我们中心已累计对(duì)接项目超100个,成功落地企业9家,开展(kāizhǎn)多项产学研技术开发合作。”据晋江(武汉)离岸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(fùzérén)介绍,该中心入孵(fū)企业——晋江市达业达欣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(tuīchū)的新一代微脑系统搬运机器人,通过人工智能加持,极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,普通工人可轻松(qīngsōng)上手操作,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,目前已完成数十万元的订单。 “在实际应用中(zhōng),其作业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超40%,有效缩短运输周期。同时,依托传感器与智能监控系统,实时规避碰撞、侧翻等(děng)安全隐患(ānquányǐnhuàn)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说(shuō),该机器人已与晋江华阳鞋厂达成市场化合作,进入华阳鞋厂稳定运行。 针对色彩行业因肉眼、经验及显示色差误差导致货不对版、打样效率低下等问题,该中(zhōng)心入孵企业——凯布瑞色彩(晋江)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颜色测量装备和色彩大数据系统。“该系统通过收集(shōují)并分析大量色彩数据,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色彩解决方案。”公司负责人干德超说(shuō),最近公司正与361度进行深度技术交流(jiāoliú),共同探讨色彩管理(guǎnlǐ)智能化解决方案在(zài)鞋服研发生产中的落地路径。 “凯布瑞的技术方案精准契合鞋服(xiéfú)产业从‘经验驱动’向‘数据驱动’转型的需求,尤其在(zài)缩短新品研发周期(zhōuqī)、降低返工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价值,后续将推动进一步的场景化测试与商务洽谈。”361度(dù)相关负责人说。 晋江(武汉)离岸创新中心积极组织各产业对接(duìjiē)活动,促进创新中心科研成果与晋江当地(dāngdì)企业需求的(de)精准匹配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。图为入孵企业云马信息正在与三六一度对接。 除了晋江(武汉)离岸创新中心(zhōngxīn),晋江另外两处(liǎngchù)科创(kēchuàng)飞地——晋江市湾区创新创意创造中心充分发挥深圳市龙华区现代时尚产业(chǎnyè)、设计产业的策源能力,打造晋江—龙华“研发设计、中试熟化、规模生产”的双向飞地模式;晋江(西安)离岸创新中心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度(shēndù)绑定,通过签约共建(gòngjiàn)半导体产业人才科创基地,打造产学研合作、人才联合培养、顾问服务等全方面深入合作的专业赛道飞地模式。 通过飞地(fēidì)经济,晋江的县域发展,不仅在自身(zìshēn)腹地,更是拓展至大城市,打造出特色协同的发展模式。 当(dāng)安踏的(de)“安踏膜”打破国际垄断,当石墨烯研究院的碳板技术(jìshù)引领轻量化(qīngliànghuà)革命,当千里之外的“科创飞地”持续为本土智造注入活力,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鞋服的进化,更是一个区域产业(chǎnyè)生态的重塑与跃迁。以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为笔,在5000亿元产值的坚实基座(jīzuò)上(shàng),晋江鞋服产业集群正奋力求解高质量发展的“创新方程式”,为中国传统产业向“新质生产力”转型,提供了一个颇具说服力的“晋江样本”。
晋江鞋服产业的“创新方程式”——看“最会搞经济”的县域如何续写产业新奇迹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