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报纸头条|00后种粮大户的“新玩法”
今日报纸头条|00后种粮大户的“新玩法”
今日报纸头条|00后种粮大户的“新玩法”
6月(yuè)13日清晨5点多,住在嘉祥县(jiāxiángxiàn)城的山万民便带上(dàishàng)自拍杆和无人机,开着面包车赶往10公里外的马村镇山营村。那里是山万民的老家,也是他种粮梦开始的地方。
24岁的山(shān)万民种着4000多亩地,分布在嘉祥县的3个乡镇。如今,地里的麦子基本收完,正在接茬种玉米,有些种得早的玉米苗都蹿到了脚踝。“我去地里领着工人干,这时候得抢收抢种,老天爷可不等人。”虽说戴着草帽、套(tào)着“冰袖(bīngxiù)”,山万民依然被晒(shài)得黢黑。
山万民讲起种粮的(de)知识头头是道。
山万民喜欢种地(zhòngdì)。当年他父亲山保领常以“种地又(yòu)苦又累”劝他好好上学,他总反(zǒngfǎn)呛“我就喜欢种地,不怕苦不怕累”。拗不过儿子,山保领放下手头的养殖场,买了台五征320拖拉机送给了山万民。就这样,爷俩的种粮(zhǒngliáng)之路开始了。
喜欢种地(zhòngdì)是真的,不怕累是假的,山万民种粮总变着法的想轻松些。“传统种粮模式效率低(dī),所以累。年轻人要有新思路(xīnsīlù),用(yòng)好新技术、新设备和互联网,种地也能变得很轻松,也能成为体面的新职业。”山万民对种地有了自己的认识,在他眼里种粮不仅是养家糊口(yǎngjiāhúkǒu),更是自己喜欢的职业。
“我身边这位(zhèwèi)是克拉斯D380的机主‘郭哥’,我的麦子就是这台车帮着割(gē)的……”6月9日,山万民飞了一会无人机,拍了些大场景,随后(suíhòu)举着(jǔzhe)自拍杆钻进收割机驾驶室,带着网友“体验”了一把麦收第一视角。
山万民不仅(bùjǐn)喜欢种地,还爱拍短视频。在抖音、快手等(děng)短视频平台上,山万民以“新农人山万民”注册了(le)账号(zhànghào),专门拍自己的种粮故事。其中,他的抖音账号已经发了80多个作品,吸引了2万多粉丝关注。今年,山万民的4000亩小麦就是靠“网约车”来帮着割的。
麦田里,两台大型收割机(shōugējī)在联合作业。
“我在平台上发了收割需求短(duǎn)视频,不少农机手联系我。最后选了河南周口的‘郭哥’,他有进口的收割机克拉斯D380,收割效率(xiàolǜ)和质量非常高。”山(shān)万民说,这种大型收割机可以(kěyǐ)24小时连续作业,6米宽的大割台,5吨的粮仓,每天能割500亩,两台车只用6天就割完(gēwán)了4000亩麦子。
这两天在地里干活的(de)玉米播种机也是“网约车”。“玉米播种机机主来自吉林松原,我们在网上认识的。这种播种机可以实现播种、施肥、滴灌带浅埋同步,非常省心。”山万民说,网络已经成了(le)他种好粮的新(xīn)工具,既能和各地年轻种粮人(rén)相互交流,也能展现年轻新农人的种地新模式(móshì)。
山万民(wànmín)还喜欢先进(xiānjìn)农机具和先进农技,这点(zhèdiǎn)山保领不太理解,他总觉得儿子不顾成本,爱玩“花活”。就拿请农机收割麦子来说,山保领觉得在(zài)本地找几台普通收割机就可以,不仅成本低,割得也不错。但山万民却很执着,在网上一遍一遍筛选着他认为更好的农机。
“先进农机机损率能比普通收割机低50%,一亩(mǔ)地就(jiù)能多收10斤粮食(liángshí),我这4000亩地就是4万斤粮食。更(gèng)关键的是,先进收割机的效率更高,耐久性更强。而且先进农机可以收割、播种搭配进行,多抢出一天(yītiān),风险就会小一分,收成就大一些。”山万民不断给父亲“科普”。
去年,山万民想上台26万元的(de)播种机,父亲死活不同意(tóngyì),因为普通的小型播种机才几千块钱,花20多万元买台播种机,在(zài)山保领眼里绝对(juéduì)是“瞎花钱”。不过,这台新(xīn)播种机下地后,效果立刻显现出来:播种密度十分均匀,播种深度恰到好处,且播种稳定性很好,每亩(měimǔ)省十几斤麦种;而且可以同步整地、播种,出苗率更高,麦苗根系粗壮、分蘖好。
“前年地里上滴灌,俺爹(diē)也不同意,觉得每亩增加100多块钱成本不值。但上了(le)滴灌之后,去年玉米最好(zuìhǎo)的亩产超过1800斤。”山万民说,现在他的粮田里,测土配肥、水肥一体化、无人机植保、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和设备都(dōu)已全覆盖。就连小麦收割和玉米播种都是接茬配合进行(jìnxíng),前面的车割麦子、收秸秆、运粮食,后面的车种玉米、施肥、埋滴灌带,基本是“‘三夏’变‘一夏’,一套(yītào)设备一次(yīcì)推过去。”
如今,看到儿子能顶(néngdǐng)起事来,山保领干脆把活都放给了他。从播种收获,到卖粮买农资,再到更新设备(shèbèi)、开拓项目(xiàngmù),山万民一手抓。“年轻人有干劲、有闯劲,不服(bùfú)不行!”现在,山保领对儿子也不吝赞美之词。
今年(jīnnián),山(shān)万民(wànmín)盯上了粮食产业链中下游的“油水”。今年的粮食收获后,山万民准备卖(mài)一半、存一半,因为在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下,他的粮食深加工项目上线了。“搞玉米穗深加工项目,日烘干能力500吨,可大大降低玉米粒破损率,实现减损增效。烘干后的玉米粒卖给加工企业(qǐyè),玉米芯做(zuò)成豆腐猫砂、宠物垫料,下脚料做生物质颗粒燃料。”山万民说,等粮食产业链条做起来,不仅自己利润更高,周围村民也能跟着多挣点。
傍晚,麦田里的热气开始下沉,山(shān)万民又钻进“郭哥(guōgē)”的驾驶室拍视频。
“兄弟,你看(kàn)我这个麦子怎么样?”山万民举着手机(shǒujī),自信且期待地向“郭哥”发问。
“产量很高,我估计亩产最少得1400多斤。这感觉就不一样(yīyàng),开着很吃力,速度才3码多(mǎduō)。”“郭哥”很认真地回答。
晚上(wǎnshàng)10点,山万民赶回家,打开手机本想(běnxiǎng)剪剪今天的视频,只是身体一贴床就睡着了。
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(chāoqún) 通讯员 李超 曹乐胜 魏丹慧(wèidānhuì)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